Survival as an assistant professor - Part 0

當初自己還是大學生的時候,我不太清楚一個大學教授在做些什麼。當了研究生以後,我猜大學老師大概就做研究並發表論文、上課、帶學生,然後可能需要做一些行政工作,比如當系主任、計算機中心主任、圖書館館長等等。身為學生的觀察角度跟實際當上大學老師之後所經歷的,我覺得內容上與感受上差異蠻大。我打算透過自己的經驗,以助理教授助理為例,把大方向記下來,或許日後對於剛入坑的菜鳥教師們有一點心理準備或是微薄幫助。

通常老師們就職的日期是 8/1,也是一學年開始的第一天,這跟國科會計畫的起始日期一樣。或許有部分老師是從一學年的下學期開始就職,也就是 2/1,可能是因為該單位有老師中途離職。就職日第一天開始可能就會收到非常多的信件,來自校院系都有,我在當博士後與在業界工作的時候還不至於收到這麼多信件的轟炸,還好大部分都跟自己無關,很多是關於研究計畫的徵求、演講公告、新學期各項事務的提醒通知、各級委員會的開會通知等等。我當初一開始會有點緊張,感覺像是老闆寄來交辦事項那種感覺,久了就習慣。

老師們的工作大致分為研究、教學與服務,這三大項就是學校評鑑一個大學老師的依據。這篇文主要只是概括介紹這些事情,之後有閒再來一一分享稍微細節的部分。

研究:最重要的是 (1) 國科會計畫申請與 (2) 發表 "SCI" 期刊論文這兩項。

國科會計畫像是徵文比賽,每年接近年底的時候大家會開始忙得焦頭爛額,隔年六月中旬才會陸續揭曉通過與否。印象中,本校 (目前還是 TKU) 的計畫通過率大約 35%,如果要拿到多年期計畫的比例更低 (或應該說極低)。可以的話,當然希望一次過多年期,這樣就不用在人家歡喜跨年的時候熬夜掙扎。不得不說,國科會計畫跟很多研究獎勵是綁在一起的。倘若沒有拿到計畫,除了沒有一個月 NT$ 15K 的主持人費,很多研究獎勵也很難申請或是無法申請。

發表 SCI 期刊論文對於一個博士而言應該是不難,但關乎日後的升等,除了量以外,也要注意質的提升,最好能以一己之力做出還不錯的結果,然後掛第一或通訊作者。但每個領域的難度不太一樣,如果是 TCS 的 JCR category ranking,要發表 Q1 or Q2 的期刊論文難度相當高。坦白說,研究要有進展得投入相當多的資源,通常要花很多時間。沒有投入就不會有產出,但投入很多也不見得會有進展。可以的話,能夠與其他老師一起合作不同的題目,我覺得比較保險。期刊論文的產量與質量,也會影響到國科會計畫的申請通過機率。

教學:就是上課。還有教學評鑑,或是申請教育部的教學實踐研究計畫。

看學校,有的學校科系需要上十學分或十二學分的課,包含全英語授課的部分。一開始第一年授課壓力會很大,因為一小時的課往往需要三小時以上的準備。出作業、考題,要找助教上實習課,有時作業與考卷也需要耗費精力批改。學期末有教學意見評量,如果學生給的評量分數過低,學校會關切老師。然後新老師可能會被要求找 mentor,也就是找其他資深老師來觀課給意見。總之,如果不特別騰出時間去做研究,一不小心就會耗費 80% 以上的時間在教學上面。不過就如同 Prof. Rossmanith 跟我說的,當一個老師被評鑑的項目不完全著重在研究時,其他方面可以保底,比較安全一點,畢竟研究的產出是無法保證的。但如果一心想做好研究,過多的教學負擔就會讓你非常辛苦。事實上,要把一門課教好,就不能上太多課,助教的質與量也是關鍵。但私立學校往往沒有這些資源,也需要各位老師貢獻極高的教學鐘點數。

服務:一些雜事,或者與研究教學無關但非常重要的事。

光是服務這一樣,又可以分為基本項目、校級項目與院系級三個子項目。基本項目包括擔任各項導師工作與各項重要委員會成員。導師也有好幾種,包含班級導師、職涯導師、外籍生導師等等。大學生的問題千奇百怪,二一的同學要優先關懷,了解學習狀況。另外,現在還多了心理調適假,老師們也要去了解學生為何請假,然後給予適切的關心。有時候需要幫同學寫推薦信,指導學生專題研究,帶領學生參與各項競賽等等。校院級包含研究社群項目,老師們彼此之間會成立社群,然後要找社群成員、校外講者,要寫活動記錄。此外,私立學校多半會要求老師去高中擔任模擬面試的指導老師,或是給高中生上課、做著系所簡報等等。如果系所有參加教育認證,需要撰寫報告、檢討與反思等等。在大學入學考試之前,如果被抓去當審查委員,免不了要花時間做書審、面試,然後針對評分差異開會討論等等。院系級的項目比較雜但也比較好拿分,包括指導學生發表論文、擔任論文審稿者、擔任論文口試委員等等。反正,有做過就要記得留下記錄,包含文件、信件、照片等等,之後評鑑時會用到。


總之,一個大學老師,尤其是助理教授,等同於做三份工作並不是很誇張的說法。但有寒暑假可以"稍微"喘息一下下、工作時間比較彈性等等,我覺得是一份可以長久經營的事業。如果能達到春風化雨的境界,指導學生有成,能為學生的表現而觸動內心,這又是另一個境界。私心希望政府延後退休年齡,我想要在學術圈待更久。


留言

熱門文章